青海新闻网讯 12月18日,初见西宁市北山林场造林高级工郑寿明时,他正忙着修理树木枯枝,黝黑的脸庞,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,脚上的防火鞋沾满了泥土。
谈起北山林场5年以来的变化,"老护林员"郑寿明最有发言权。"5年前的北山,树木种类少,只有青杨、云杉,路也是土路,现在的北山增加了油松、丁香、山杏、侧柏等树种,路面设施也逐渐完善,土路变成水泥路。"郑寿明指着身旁的树林告诉记者:"5年前,这些树还是小树苗,如今都长大了不少。"
这5年,北山林场种下的树木越来越茂密,这几座山头已经完全被树阴覆盖。北山林场的760亩地也增加到了如今的8000亩地。郑寿明负责1000亩地的巡护工作,他说,以前浇水都是人工浇灌,1000亩地需要40多个人用一个半月才能完成浇水,现在采用喷灌技术,10个人15天的时间就能浇完。预计明年,北山林场将引进滴灌技术,那时浇水的效率会更高。
"现在下大雨泥石流没了,我们采取水平阶整地技术,把泥石流截住了。"注意观察的郑寿明还说,树多了,生态环境好了,多年不见的野鸡、松鼠、蛇、各种益鸟等野生动物又回来了。
这5年,郑寿明与工友造林10000多亩,巡山护林走的路有十几万公里。21年多的工作生涯,林场的一草一木似乎更像他的孩子,从树苗成长为郁郁葱葱的绿荫,郑寿明见证了西宁生态坏境的变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