勤奋的含义其实很简单,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或工作。勤奋是古今中外公认的人生重要美德之一,也是人类得以生存、繁衍、发展的基本力量。人们大都幻想有朝一日能够不工作,依赖顺手,饭来张口,过上衣食无忧的神仙日子。其实,这种想法不仅违背了人的本性需求,也违背了客观规律。一定程度上说,勤奋是人的一种天性,也是人的一种禀赋。
在优胜劣汰的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人类依靠勤奋得以生存、繁衍和发展,依靠勤奋得以从高等动物过渡成为文明人。勤奋劳动和工作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,不仅创造了人类自身,而且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。
勤奋劳动既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活动,也是最为光荣的一项社会活动,热爱劳动、勤奋劳动、尊敬劳动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和美德。在这个社会上,天才和白痴都是少数,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。因此,我们只有靠勤奋才能做出成就、出类拔萃。
勤奋,"勤"是什么?是尽力多做。"奋"是什么?是鼓起劲儿来。所以,勤奋就是鼓起劲来,不断的尽力多做,才能有所收获。
具体来讲,勤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:
1.尽力多做
尽力多做是勤奋美德的基本要求,只有尽力才能熟能生巧、巧能生精,只有尽力多做才能总结经验、不断进步,只有尽力多做才能积少成多、有所收获。
有句话叫"天才出自勤奋"。这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,或者没有一定的基础,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。这里强调的是成功并不是具备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的专利,即使一个智商平常、条件一般的人,只要他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,掌握必要的技巧,付出勤奋的劳动,同样可以取得成功。
【经典链接】天才是如何炼成的
20世纪90年代,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和他的两个同事来到了柏林,他们要在一家顶级音乐学院做一次心理学实验。
在老师的配合下,他们把音乐学院中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为三组:第一组"明星人物",他们是公认的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;第二组是"优秀人物",他们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,将来可能成为二流三流的演奏家;第三组是"一般人物",他们的演奏水平可能永远达不到专业水准,将来只能成为学校的音乐老师。
接下来,所有学生都要回答同一个问题:从拿起小提琴到现在,你总共练习了多少个小时?从学生们回顾的结果看,他们大都是从5岁左右始练习的。刚开始的几年内,大家的练习时间都差不多,每周2-3个小时。到8岁左右,那些"明星人物"的学生练习时间开始多于其他学生,他们9岁的时候每周练习6小时,12岁的时候每周练习8小时,14岁的时候每周练习16小时。
结果是,到20岁的时候,第一组"明星人物"学生的练习时间差不多达到了10000小时。第二组"优秀人物"学生的练习时间约为8000小时,第三组"一般人物"学生的练习时间只有4000小时。
之后,埃里克森又在业余演奏者和专业演奏家之间进行了比较,结果是惊人的相似:到20岁左右,业余演奏者的练习时间约为2000小时,而专业演奏家的练习时间约为10000小时。
埃里克森最后得出研究结论:卓越者并没有什么"与生俱来的天赋",如果和其他人一样,只练习很少的时间,他们不可能成为佼佼者,没有"不劳而获者"。事实上,很多心理学家都发现:越是深入考察所谓天才们的成长经历,越是发现天赋的作用越来越小,而后天苦练、积累、储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。
这项研究和其他研究的结果还表明:一个人的技能要想达到世界级领先水平,他的练习时间必须超过10000小时--任何行业都不例外。无论你是作曲家、篮球运动员、滑冰运动员、操作工人、棋手,乃至于小偷,对他们练习时间进行统计的结果,一次次毫不例外的都得到了10000个小时的数字。
"天才出自勤奋"这句俗语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,立足本职,发奋努力,矢志不移。有些人的确天赋不错,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勤能补拙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,很多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,只靠想象,期待奇迹会出现,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,最终还是两手空空,一无所获。
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,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称为"智能低下的人",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迫离开了学校。他并不因此而丧失信心,反而以更顽强的意志勤奋学习,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"发明大王"。正如他所说:"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。"
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,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,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。在现代社会里,那些靠天才取得的成绩,同样可以通过勤奋获得;而仅靠勤劳取得的成就,光靠"天才"就无法得到。靠耍小聪明,投机取巧,就想赢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2.奋发有为
勤奋的第二层含义是"奋发",鼓起斗志、鼓足干劲,精神抖擞、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工作实践中。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,不仅需要刻苦耐劳、聪明机智,还要求具有旺盛的精力。萎靡不振的姿态不仅会让人显得信心不足,也会使别人难以看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,以致影响事业发展。
新东方集团总裁俞敏洪认为,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,而不应该像草一样活着。他说,像草一样活着,你尽管活着,每年还在成长,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,你吸收雨露阳光,但是长不大,人们可以踩过你,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也产生痛苦,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来恻隐你,因为人们原本就没有看到你。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,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,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,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,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,让自己成长起来,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,但是八年、十年、二十年,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。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,遥远的地方,人们就能看到你,走近你,你能给人一片绿色,一片阴凉,你能邦助别人,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,回头一看,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树,活着是美丽的风景,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,活着死了都有用,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。
"像树一样活着"其实就是一种发奋有为的精神状态,一种奋斗不息的人生过程。社会上常流传着这样一些叹息:"我只是一个弱者,一没文凭,二没工作经验,终将被社会淘汰……"的确,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、洋溢奋斗的社会,它需要竞争支撑,正如"适者生存,弱者淘汰"那样残酷,它也需要奋发图强来作证。
3.坚持不懈
坚持不懈是勤奋与否的试金石。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《周易》的"乾卦"中有一句话:"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"我们的先人在观察天象时发现,天体运行刚健有力、周而复始、生生不息,做人也应该像天一样发奋努力,自强不息。直到现在,"自强不息"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,在时刻激励着华夏子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。
《礼记》中说:"人一能之,己十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,必明;虽柔,必强。"意思是说,别人一次能做好,我就做十次;别人十次能做好,我就做千次。如果具有这样的勤奋精神,就是天资愚钝,也必定会变聪明;就是天生柔弱,也必定会变刚强。
回忆往事时,有的人心满意足;有的人却是感慨万分:"当时要是坚持不放弃就好了!"人生中太多的遗憾,很多就是因为不能坚持到底而导致功亏一篑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"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"荀子《劝学篇》也说:"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;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"如果略有收获便就此止步,或一暴十寒,或忽左忽右,这样下去,即便自己生来是个天才,到头来也难以成事。
所以,大凡做任何事,都应该循序渐进、坚持不懈。在职场中不管你身居何处,从事什么职业,只要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,有一颗豁达、快乐并充满激情的进取心并专心致志地努力,干一行爱一行,你将会到达成功的彼岸。
【经典链接】成功要靠坚持不懈
约翰·伍顿是美国UCLA篮球队的教练,曾领导球队连续拿到十多次全美篮球比赛的冠军。有位教练问他:"你是如何指导球员、如何让任何一名球员进入球队后都变成冠军队伍中的一员的?如何才能像你一样成功"。
约翰·伍顿回答说:"即使是篮球巨星,也要每天站在篮下5米处练习500次的基本投篮动作。因为球员只有每天练投500次,遇到紧急状况时才能有超水平的表现。基本动作是最重要的,时日一久,球员必有相当程度的改变。"
盖瑞·布雷尔是美国高尔夫球场上的名将,在比赛中经常能准确地挥出完美无缺的杆。有位高尔夫球运动员问他:"怎样才能挥出完美无缺的一杆,如何才能像你一样成功?"他回答说:"我每天早上起来坚持挥杆1000次,双手流血,包扎过后继续挥杆,连续挥了30年。你愿意付出每天早上起来坚持挥杆1000次的代价吗?你愿意重复一模一样的单调动作吗?如果你愿意,你也能打得像我一样好。"